抓诗眼·悟诗魂——教科院简中兰开展古诗教学召开专题研讨
5月18日上午,简中兰老师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古诗教学召开专题研讨,带领同学们运用“分层次打开”的分析方法,从内容、写法、育人三个角度,运用动宾结构的三字词语,概括总结古诗教学的基本途径。通过观摩王崧舟老师《墨梅》(第二课时)和戴建荣老师《示儿》两节课,运用上述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有效打开了古诗教学的思路。
在观摩王崧舟老师的《墨梅》之前,简老师先大致介绍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并指出王老师将本诗分为“画中梅”“家中梅”“心中梅”三个层次,第二课时着重分析的是“心中梅”的具体内涵。在引导学生分析品味时,王老师紧扣“清气”,引导学生分析王冕为何不愿做官、列举一连串相关诗句品味“清气”与“香气”的差异,以及王冕为什么写“清气”等一系列问题,带领学生读出了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读出了墨梅就是王冕,读出了其中的高洁气质与淡泊品质,在音乐《墨梅》中沉浸地感受王冕的心中梅,进一步感受王冕人梅合一的境界。 观摩完毕,大家都深深沉浸与王老师的诗意课堂中,久久难以平复。戴建荣老师的教学风格与王崧舟老师有所不同,有一种冷幽默的味道。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单元导语——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话,借助大量历史资料的补充与支架式的板书,逐层分析诗句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读出“万事”是深沉的家国之爱、“但悲”是流离的黍离之悲、“王师”是守望一生的心愿,“无望”是一心为国的坚定信念,充分感知华夏儿女从古至今传承千年亘古不变的浓浓爱国情怀。
在观摩完两个课例后,简老师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视角,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研讨,在三个班同学的共同合作以及简老师的及时性补充之下,得出了实用性强、清晰度高的方法结构。内容层面:论诗人、补资料、善诵读、抓诗眼、悟诗情、联古今、跨学科等;写法层面:成闭环、品象征、做对比、明意向登;育人层面:能传承、育人格、能共情……
本次研讨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如何开展古诗教学都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爱上古诗词,领略中华诗词的语言与境界之美。
葛畅/文、图 王会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