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墨香凝笔 教梦启航——未来教师班粉笔字书写一览 (第一弹)

发布时间:2024/12/31 09:02:41 点击:20

在崇文楼二的3楼走廊两侧,一块块小黑板静静排列,展示着凤凰·二师未来卓越教师班同学们粉笔字的练习成果。

起初,同学们在黑板上留下的字迹,歪歪扭扭,笔画生硬。一横一竖,都带着初入校园的青涩与懵懂。但时光不负有心人,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那些字迹正如春日里努力破土的新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蜕变。

如今,当我们再看向这些小黑板,工整美观的粉笔字有序排列,一撇一捺间尽显灵动与自信。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同学们的辛勤与汗水,每一处转折,都见证着大家从青涩走向熟练的成长。这些黑板上的字迹,不仅是书法练习的成果,更是同学们在大学校园里努力奋进的生动注脚。它们承载着同学们的坚持与努力,也记录着这段青春岁月里,为梦想拼搏的点点滴滴。

练习期间,同学们的作品会接受老师们专业的审阅、评分与悉心指导。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大家在粉笔字练习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从最初的生涩稚嫩,笔画都难以控制,到如今运笔流畅,线条富有韵味,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凝聚着同学们无数的汗水与坚持。这不仅是书写技艺的提升,更是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作品,欣赏同学们在粉笔字练习中的华丽蜕变,感受他们的努力与坚持 !

陈欣悦:归零重启,找回手心的温度

练粉笔字,宛如一场考验耐心与毅力的漫长修行。初中时,我曾凭借一手还算不错的粉笔字收获过不少夸赞,那份自信至今难忘。然而,步入高中,学校将黑板统一换成了白板,练习粉笔字的机会就这样悄然消逝。三年时光匆匆而过,等我迈进大学,再次拿起粉笔时,才惊觉它在我手中竟如此 “不听话”。写出的笔画歪歪扭扭,怎么看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满心都是沮丧与失落。

但我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既然落下了,那就重新开始。我把这一学期的练习当作是一场 “归零重启”。每一次在黑板上落下笔画,都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在一笔一画间,我渐渐找回了曾经写字时的手感与自信。随着练习的深入,我的粉笔字有了明显的进步。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远不止漂亮的字迹。在无数次重复的练习中,我学会了平心静气,不再因一时的不如意而烦躁焦虑。我深刻体会到,持之以恒地坚持有着多么强大的力量。这哪里仅仅是在练粉笔字,分明是一场珍贵的成长旅程,在这条路上,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葛雅薇:雕琢笔画,奔赴教育的远方

这一学期投身于粉笔字的练习,让 “成为一名教师” 这个未来愿景,不再是模糊的幻影,而是真切可感、触手可及。在练字的旅程中,我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从同学们的作品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每一次欣赏到真正优秀的粉笔字时,我都深刻意识到,自己曾经沾沾自喜的 “不错”,与那些佳作相比,有着云泥之别。

于是,我沉下心来,开启逐字逐句地雕琢。在一横一竖的磨砺中,我逐渐发现自身书写的瑕疵。笔画的力度不均、结构的松散失衡…… 这些问题被一一揪出,而我也在后续的练习中全力以赴地改正。

学期末,回顾这段历程,成果令我满心感动。惊叹于自己粉笔字的蜕变,更感动于在这个过程中,我正一步步稳健地朝着教师的方向迈进。我深知,每一次提笔,都是在为未来的讲台生涯积累底气;每一个进步,都是对未来教师身份的一次深情奔赴。


吴淇珺:耐心是最好的老师

从刚开始练字时的一片狼藉,到如今的干净清爽,这段练字之旅让我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练就了耐心。曾经,写出一幅好看的黑板字对我来说遥不可及,而现在,我能够完成工整美观的黑板字,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起初,每次练字,粉笔灰都会铺满版面,字迹也是杂乱无章。但现在,我不仅能让版面保持干净,写出的字还工整有序。经过不断地练习,我学会了排版规划,懂得如何打理和修改,写出的字横平竖直,下笔果断不犹豫。最大的变化是我学会了控制字的大小,让整个布局看起来合理又美观。

我希望在今后的练字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养成更好的练字习惯,让粉笔字更加出彩、规整。


梁蕾:力与美的对话,在宁静中成长

初执粉笔,满心期许,然而笔下的线条却如蹒跚幼童,歪歪扭扭。内心的浮躁如影随形,致使写出的字毫无美感,难成篇章。

但我并未就此放弃,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渐渐领悟到,每一次运笔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力与美的精妙对话。用力过猛,笔画便会显得臃肿笨拙;用力过轻,则又会让字迹淡如游丝、缺乏神韵。只有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中,找到那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才能让写出的字兼具力量与美感。

练习粉笔字,远不止是打磨笔锋,更是一场对心性的深度锤炼。当全身心专注于笔端,心中便不再有外界的喧嚣纷扰。在这一方小小的黑板前,我学会了沉下心来,耐心雕琢每一个笔画。在这一笔一画中,我收获的不仅是日益精进的书写技巧,更是一份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的能力 。


下一篇,我们将继续讲述同学们的故事,看她们如何在练习中磨砺心性,用坚持点亮教育的火种。

责编|胡静洁 龙天添

排版|陈丁杰 居舒静

审核|卢园园




江苏二师就业办
青春苏二师
师说科教

Copyright ©201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石湫街道新河西路6号 电话/(025)56226706 邮编/211200

苏ICP备050713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