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研学实践|未来教师班前往高淳区新城小学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14 04:30:33 点击:10

313日,校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学部)教育科学学院、崇德书院及南京市高淳区新城小学联合开展凤凰·二师未来卓越教师班师德教育研学实践活动,卓越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研学。       

来到新城小学,同学们首先观摩了三位青年教师代表的公开展示课。展示课中,老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随后,新城小学童君康老师带来了以《促进学生结构化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设计为例》为主题的汇报。童老师从结构化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单元目标的确立、单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确立单元整体目标,并对五下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横向纵向梳理。教研活动的最后,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张雾东副主任点评了以上三节公开课,并着重强调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变化的同时,留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达成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学,有所长。         

下午,未来教师班的同学们深入课堂,近距离观摩了新城小学的艺术特色课程。美术教室的窗棂半开,四年级的孩子们伏在案前,用彩墨天马行空地描绘着鸟的纹样。“颜色会说话”,看着同学们将酡红的落日揉进花蕊,笔触间流淌着未经驯化的野性,凝固的色块忽然有了呼吸,同学们更加感叹于童真童趣在艺术当中的独有魅力。       

 

   在二年级科学课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磁铁角逐赛则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孩子们尝试着用磁铁吸引起更多的回形针,并思考怎么不碰到水就把杯底的回形针拿出水面。当第三小组的吸铁石成功吸引16枚回形针时,爆发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孩子们举着手中的模型激烈讨论,俨然成了小小科学家。两堂课共同呈现出“教师作为引导者”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支架,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建构知识。这种转变正如杜威所言:“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研学感悟:


周苏颖: 上午,我观摩了五年级三节语文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给我带来深刻启示。老师们采用“引导式教学”,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表达自我的想法,锻炼个人的口语能力;其次,老师带领同学反复朗读文本,学生们通过反复诵读,深入地体悟人物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去揣摩与理解文学。学生们能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自然形成语感;最后,就“结构化教学和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这个主题,老师总结道:目前国家对学生的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识字读书,而是要学生理解文章、提升阅读水平。这就给授课老师上了难度,课堂想要上出效果,老师就要绞尽脑汁地让学生今天比昨天变得更好。对于老师来说,深度了解课标要求,瞻前顾后,明晰每一单元以及每一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便是每一件每位语文老师亟待关注的事。

下午,我们观摩了科学课和音乐课。我发现,在这样的综合性课程中,学生会积极乐意地去表达、去尝试、去探寻。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蛋壳结构试验”。当小朋友们看到鸡蛋能承受住五十几本书的压力、45斤小女孩的压力时,他们都惊呼起来,对这样的现象充满了好奇,从而主动地想去探索。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课堂秩序维护的艰难。不同于教室平行排列的座位,科学教室是分为六个小组坐的,同学间难免出现打闹的现象,这就非常考验一对老师对于课堂的管理能力。    

余星昊: 作为一名师范生,每当踏入校园感受一线教育时,总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新”:体验新、启示新、学习的内容更新。

淅沥的雨天难抵兴奋的心情,我们来到高淳区新城小学开展教学观摩活动,上午三节语文示范课犹如教育典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节语文示范课的老师为我们这些未来同样要站上讲台的师范生们树立了榜样。她们说话时抑扬顿挫,面对孩子时饱含亲和力;她们的动作灵活有力,“手指眼看”让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她们的互动形式多种多样,课本上的知识被生动地搬上讲台。在这短暂的40分钟里,我们深度融入课本情境,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走进在座的每个人心中。

下午,我们走进了课堂。在科学家课和美术课两门课程中,老师分别让孩子们体会了探究方法之细和风筝设计之美。我们还主动走进到小朋友们的座位旁,同他们一起交流讨论。叽叽喳喳的讨论声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他们积极地举手发言,自信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我以"准教师"的身份融入孩子们的讨论,真切感受到教育者视角的奇妙转换时,才发现那些此起彼伏的发言声里藏着孩子们的可爱与美好,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对未知的好奇、对表达的渴望、对创造的期待。虽然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孩子们的纯真与美好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曾经也是小朋友的自己,如今也立志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始终能给我带来教育的那种“无法估量的能量”。    

居舒静: 走进高淳新城实验小学,孩子们活泼灵动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随后,我们走进报告厅,观摩了三场为五年级语文课程设计的公开课。三位教师以文本特质为支点,构建起梯度式的不同教学框架。课堂互动形式丰富多样,男女生分声部朗读的韵律在空气中流淌,小组讨论的智慧火花此起彼伏,同学自信地走上讲台演绎文本情景……我在台下听得入神,当老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时,我也不自主地悄声回答,思维似乎与台上的课堂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午后,我们走进美术与科学的课堂。课堂上,老师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特质深度融合。《鸟的纹样》课上,数字投影将传统纹样解构重组,同学们笔下的飞鸟在虚实之间焕发新生;《磁铁的性质》课中,实物实验与动态演示交相辉映,抽象的科学概念在具象的操作中变得可触可感。技术的叠加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同学们融入课堂,爱上课堂,对学科知识有更生动的了解。   

这场研学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小学教育正在经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的范式转变。透过孩子们闪亮的眼睛,大家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带着这些珍贵的观察与思考,未来教师班的准教师们更清晰了未来四年的学习方向。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选择,好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是一场与童心对话的生命修行。正如音乐教室墙上贴着的标语:“让每个孩子都能唱出自己的歌”。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都能坚定初心,精进自身,追求卓越,共赴未来。     


文图|袁润希

责编|胡静洁 龙天添

排版|陈丁杰 居舒静

审核|卢园园


江苏二师就业办
青春苏二师
师说科教

Copyright ©201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石湫街道新河西路6号 电话/(025)56226706 邮编/211200

苏ICP备050713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