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通道高精度脑电设备开放共享!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室邀跨学科团队协同科研
为充分释放高端科研设备效能,支撑神经认知、教育心理等领域跨学科创新,教育科学学院脑电实验室自 2021 年 3 月起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核心配置64通道高精度脑电采集系统,倡导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协同研究,助力科研资源高效转化。
一、核心设备与科研支撑能力
实验室主力设备为 64 通道脑电采集系统,采用国际 10-20 系统标准化电极布局,覆盖全脑关键功能区,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高精度信号采集:配备 24 位 AD 转换芯片,输入噪声≤0.5μVrms,共模抑制比超 110dB,可精准捕捉阿尔法波、伽马波等不同频段脑电信号,时间分辨率达毫秒级;
多场景适配性:支持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脑网络连接分析等多种研究范式,可满足认知加工、情绪调控、学习机制等基础研究需求,亦能支撑脑机接口、神经反馈等应用研究;
团队协作支撑:设备兼容多模态数据同步采集(可对接眼动仪、生理仪等),支持多人同步脑电成像分析,为跨院系、跨单位团队联合科研提供硬件基础。
该设备的高空间分辨率较传统 8-32 导脑电设备提升显著,可精准定位大脑活动区域,为复杂认知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二、开放对象
1. 校内:教育科学学院及全校各院系本科生、研究生、在职教师;
2. 校外:科研院所、兄弟高校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需提供单位有效证明材料,明确研究资质)。
特别倡导:鼓励校内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人员组建跨学科团队,或与校外科研力量联合申请,实验室将优先保障协同创新项目的设备使用需求。
三、分级申请流程
(一)校内人员
需提前 3 个工作日与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室管理员对接:
1. 沟通实验方案(含团队构成、设备需求、样本类型等);
2. 确认预约时段(设备使用实行“先预约先得,团队项目优先” 原则);
3. 签署《设备规范使用承诺书》后完成登记。
联系电话:56226704(工作日 9:00-16:30)。
(二)校外人员
1. 下载《教育科学学院 64 通道脑电实验室校外使用申请表》(见附件),如实填写项目摘要、团队成员资质、拟使用时段等信息;
2. 同步准备单位介绍信(需注明项目合法性及保密承诺)、团队成员职称 / 学生证等证明材料;
3. 于计划使用前 10 个工作日发送至指定邮箱(1430881308@qq.com),邮件主题格式为 “校外申请 - 单位 - 项目名称”;
4. 审核通过后(5 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按通知办理入校备案、设备培训等手续。
四、开放保障与须知
1. 实验室提供标准化电极帽、导电膏等基础耗材,特殊耗材需申请人提前说明并自备;
2. 首次使用设备的团队需参加管理员组织的操作培训(时长 1 小时,免费),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实验;
3. 实验数据由申请人自主存储,实验室提供原始数据备份服务(备份期限 3 个月)。
附件:教育科学学院 64 通道脑电实验室校外使用申请表.docx



